新闻资讯

分享互联网行业资讯,探寻网站建设新风向

优化代理只能用来救急

日期:2019-08-12

  息差是利润的源泉,如果把融资融券业务限定为交易过程中的借贷行为,就需要明确借方与贷方,明确借贷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和质押载体,这涉及到对作为质押载体的证券本身的托管。

  我国商业银行如果真的想通过加强管理来抑制息差的持续下行,应该如何入手呢?作者认为,首先应正本清源,全面、深度、精准解构这一命题,以便在管理中突出重点、标本兼治,避免 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、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”。息差管理至少有以下三个层面、三重境界。

  初级境界:操作层面的短期管理。这是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常用的息差管理手段,即强化资产负债业务定价的日常管理,上收定价权限、层层分解任务、层层实 施考核,要求经营单位和客户经理在与客户议价时不能“大手大脚”、尽量“锱铢必较”。

  可见,优化代理操作层面的息差管理属于管理的“初级阶段”,是“单打独斗”的 “冷兵器”,只能用来“救急”,并非长久之计。而且,在信息不够完备、工具不够先进的情况下,过于僵化的操作性息差管理,很有可能会“伤及无辜”。因为各 经营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,可比性较差。客户的情况也是复杂多样,管理部门要息差,优化代理经营单位想拓展业务、维系客户关系,少不了会产生磕磕碰碰。形象地说,操 作层面的息差管理属于“严防死守型”战法。

  中级境界:配置层面的中期管理。目前,我国有不少商业银行息差管理的重心正在从操作层面向配 置层面提升,其中一些更是高度重视配置管理,并取得了突出效果,获得了超出同业的超额利润。所谓配置层面的管理,是指商业银行合理摆布其资产负债,并根据对中期利率走势的预判,前瞻、动态优化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,在确保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,尽可能地稳定和扩大息差。打个比方说,配置层面 的息差管理已经进化到“热兵器”时代,是“运筹帷幄、决胜千里”的打法。

  高级境界:战略层面的长期管理。从某种意义上看,任何管理首先 是、终也都可归结为战略管理,息差管理也不例外。目前息差稳的商业银行,往往是战略层面的息差管理做得的。所谓战略层面的息差管理,是 指商业银行前瞻性地确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并一以贯之,在风险定价、渠道布局、客户结构、优化代理产品创新等方面着力打造并持续强化自身经营特色,终自然生成足够 宽、足够深的息差“护城河”。

  可见,战略层面的息差管理难度、见效慢,但却是长效机制和境界,其“威力”为巨大、效果为长久。形象地说,战 略层面的息差管理堪称“核武器”,可以达到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上佳效果。

  当然,在实际经营管理中,上述三方面的息差管理内容不一定分 个先后、非此即彼,而是三种方式综合使用。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息差管理的三方面内容是性质不同、功能各异的“武器”,一定要匹配到合适的使用者手中,才 能实现“多兵种协同作战”的效果,厚此薄彼、大包大揽或者功能错配只会适得其反。例如,息差操作管理的权限,应更多地配置到前台板块和经营单位。息差 配置管理的功能,应更多地配置给资产负债管理部门。息差战略管理的职责,应更多地由高管层来通盘考虑和推动落实。

  跳出息差看息差。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”,稳定息差绝不仅仅是哪个管理部门的职责,而是一项系统工程。息差管理也不仅仅是日常性、操作性管理,需 要全行上下、前中后台、总分支行在经营理念、战略定位、风险偏好、业务模式、资负配置、风险定价、组织架构及激励考核等方面通盘考虑、协同一致、整体推 进。

  依靠战略稳息差。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”,在搞好日常息差管理的同时,必须切实提升息差管理的层级,更加重视息差的战略管理,将稳定 长期息差的重点聚焦于优化客户结构、渠道结构、业务结构和打造专业化、特色化的经营优势,让较高而稳定的息差成为银行战略“水到渠成”的结果。

  经营风险提息差。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所在。银行应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、经营特点、长期战略和客户结构等来确立适合的息差模式。打造平 衡型风险文化,合理设置风险偏好,既不为了提高息差而不顾风险、贸然加大对高风险资产配置,也不对新业务、新模式畏缩不前。通过主动提升风险经营能力来获 取优质、高收益资产。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?评论收起为你推荐:1 2
以上信息由常州声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整理编辑,了解更多常州网络公司,优化代理,优化上线付款,单词优化,SEO优化,常州SEO优化,优化渠道招商,优化渠道代理信息请访问http://www.shengguxinxi.com